全媒体记者康冀楠
核心提示
又是一年金秋时节,我们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75周年华诞。
“我和我的祖国,一刻也不能分割……”国庆节既是国家的生日,也是人民的节日。爱国主义是中华儿女最自然、最朴素的情感,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。
在开封,人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,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,向祖国献上最深情的祝福,彰显了浓浓的家国情怀。无论是在城市街头还是公共场所,五彩斑斓的鲜花与飘扬的国旗,为这个盛大的节日增添了绚丽的色彩,体现了全社会对于爱国的高度一致。
光阴似箭,岁月如梭,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,走过了75年的光辉历程。伟大祖国在党的领导下,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这75年,是开封历史上变化最大的一段时期,也是开封历史上发展最快、人民生活最幸福的岁月。
国庆临近,古城开封国旗红、鲜花艳,洋溢着喜庆热烈的节日气氛。目之所及,满眼皆是“中国红”;心之所想,满心都是“爱国情”。
开封处处洋溢“中国红”
1949年的10月1日,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: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!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代表了旧时代的终结,同时开启了一个新时代。
秋风阵阵,国旗鲜艳,迎风飘扬。马路两旁、学校广场、商户门前、车站大厅、居民家中……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75年华诞的到来,开封满城国旗飘扬、鲜花盛开。
在郑开大道等城市主干道,鲜艳、整洁的国旗悬挂在道路两侧的路灯杆上,营造了喜迎国庆的浓厚氛围。鲜艳的五星红旗映衬着蓝天白云,不仅扮靓了城市,更让市民感受到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。在市区的车站候车厅、商场等室内公共场所,也能看到五星红旗。
9月29日,记者走进黄河大街北段一家超市,立刻看到一面巨大的背景墙,上面悬挂着“我爱你中国”这几个鲜红的大字。在这面背景墙上,“我在开封向祖国告白”“清澈的爱只为中国”“心中有国,万里河山皆为家”“生于盛世,长于盛世,谱写未来盛世”等话语表达了对祖国真挚的热爱。
在我市大街小巷,市民和游客熙熙攘攘,沿街商户也自发挂上国旗,洋溢着喜迎国庆的热烈氛围。“挂国旗表达了我们对祖国的爱!看着店门口的国旗迎风飘扬,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倍感自豪!”9月28日,在书店街经营一家小商店的周霖高兴地说。
看到街道两旁悬挂的五星红旗,很多市民内心的自豪感油然而生。“国旗一挂起来,瞬间就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氛围,这是属于我们中国人的浪漫,是我们心中的信仰。”市民刘晨说。许多市民看到街道两侧的国旗心潮澎湃,纷纷停下脚步,拿起手机拍下眼前的这一抹“中国红”。不少年轻人和国旗合影后发到微博和微信朋友圈,掀起了一股“打卡热”。
“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,祖国越来越强大,心里特别高兴。作为一个中国人,我非常高兴和自豪,深深地感受到祖国的日渐强大。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、国泰民安。”67岁的市民陈兰义动情地说。“看到满街悬挂的国旗,心里特别踏实。这不仅是一面旗帜,更代表了我们国家的尊严和荣誉,每次看到都能感受到无穷的力量。希望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,人民生活越来越幸福。”市民周辉说道。
为了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75周年华诞,我市很多社区和单位也纷纷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活动,让国庆氛围倍加浓郁。在我市各个社区,广大市民纷纷用精彩纷呈的文艺节目“打卡”,为祖国庆生。
国庆节既是国家的生日,也是人民的节日。过生日吃什么?很多人可能最先想到是面。面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食,食用历史悠久。对于讲究面食的河南人来说,来上一碗热乎乎的面,是一种享受,是一种习惯,更是一种念想。如今,国庆节吃一碗面为祖国庆生也成为备受人们喜爱的一项“新民俗”,在全国各地流行起来。
展望国庆假期,还有部分市民计划通过观看爱国主义影片来过一个有意义的节日。“这几天,我要和家人看一些爱国主义电影,培养爱国情怀。”市民曹玉坤表示,假期里,与家人一起观看爱国主义电影,既是一种家庭聚会,对孩子来说也是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,很有意义。“国庆节假期,理应伴随着欢乐和祥和。但和春节、中秋节等节日不同,国庆节还承载着铭记国家历史、聚拢民族向心力、激发民族复兴力量的重要职能,显得更加庄严、神圣。”市民张玉玲告诉记者。
国庆节是国家的庆典,其意义非同寻常。这几年,在每年国庆节前夕以及国庆假期期间,看升旗、唱国歌,看一部爱国主义影片,吃一碗“国庆面”正演变成开封人过节的新时尚。国庆节是人民的节日,每一次庆祝,都是一次家国记忆的唤醒。广大市民在庆祝祖国生日中,思考个人与国家、小家与大家的关系,以饱满的热情拥抱新时代,赋予节日更丰富的内涵和意义,激扬新时代的精气神。
这是一片英雄的土地
9月27日,记者在焦裕禄纪念园看到,这里的访客很多,大家认真看、用心感受,共同追寻先烈足迹、传承红色基因。
开封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,曾经也是河南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,是一片洒满革命先烈鲜血、遍布共产党人足迹的英雄土地。这75年,开封各项事业蓬勃发展,城市面貌焕然一新。回首古城开封走过的这75年岁月,每个勤劳、勇敢的开封人,无不油然而生无比崇敬、团结奋进的激越感情。
从五四运动兴起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,开封一直走在河南的前列。早在五四运动时期,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就在开封传播马列主义,使开封和河南的工人阶级、革命青年初步接受了马列主义。中国共产党创立后不久,1922年,开封就建立了中共第一个地方组织——车头厂党支部。中共开封组织不断发展壮大,并领导工人、学生、农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、学生运动、农民运动,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斗争。在促进革命运动在河南的蓬勃发展,领导河南人民开展反对军阀的斗争、支援北伐战争、播撒革命火种等方面,开封都起到了全省革命中心的作用。
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、社会主义革命伟大进程中,一大批仁人志士、先贤先哲、先锋模范在这片红色沃土上,抛头颅、洒热血,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,演绎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红色故事,在中国革命史上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画卷。
在市区,有辛亥革命十一烈士墓、杨靖宇将军读书处、北伐军抵汴旧址、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开封队部旧址、十八集团军总部情报处开封情报站旧址、八路军锄奸部开封工作站旧址、中共水东地委开封支部旧址、解放开封战役激战地、老党寨烈士墓等。在兰考县,有焦裕禄纪念园、毛主席视察黄河纪念处等。在杞县,有水东烈士陵园、中共睢杞太中心县委(特委)成立旧址、花胡寨战斗旧址等。在尉氏县,有刘青霞故居、尉氏“九九”暴动旧址等。
这些红色遗址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,也是资政育人、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资源。到历史发生地实地感悟,到历史的发生地去研学,会令人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伟大成就,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。我市持续依托红色资源,充分发挥图书馆、书店等阵地作用,广泛开展缅怀革命先烈、寻访英雄模范、宣讲红色文化、爱国主义读书寻访等系列实践活动,让红色基因、革命薪火代代相传。
为充分挖掘红色资源,弘扬爱国主义精神,我市开展了革命文物普查工作,并对革命文物进行挂牌保护,深入开展研究。我市加大革命文物文保单位的申报力度,将革命文物纳入规范、科学、法治化的保护轨道。
我市以焦裕禄纪念馆、四面红旗纪念馆、焦裕禄精神体验基地等为依托,打造焦裕禄精神主题剧,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的红色文化产业品牌。我市打造了焦裕禄纪念园、兰考文化交流中心、梦里张庄、刘少奇在开封事迹陈列馆等红色旅游产品。其中,焦裕禄纪念园入选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,张庄入选全国重点乡村旅游特村名录。
涵养深厚的爱国之情
“我和我的祖国,一刻也不能分割……”家与国,从来都是一体,不可分割。中华民族是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。爱国主义是中华儿女最自然、最朴素的情感,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。
文化现象折射精神风貌,也反映思想认知。近年来,人们欣喜地发现,正能量更强劲、主旋律更高昂。从《觉醒年代》《长津湖》等主流影视作品的成功,到《这就是中国》《领风者》等一批脱口秀、动漫作品的走红,特别是深受年轻人的欢迎,有力证明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儿女心中。
伴随着国庆的脚步来临,社交媒体上涌现出大量关于庆祝祖国母亲的内容。设计精美的海报、感人至深的短视频,以及每一个人在街头巷尾表达的祝福,都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。这其中不仅彰显了国民的凝聚力,更是新时代的年轻人对未来充满自信的体现。
“爱国、敬业、诚信、友善”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,“爱国”居于首位,只有弘扬好伟大精神,才能发展好伟大事业。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,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时代的重要主题。近年来,我市发挥独特的红色资源优势,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内涵,以主题活动、主题宣讲、经典作品为载体,有底气也有能力设计推出更多兼具教育纪念意义与民众参与度、获得感的活动,彰显了浓浓的家国情怀。
我市大力开展以“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”为主题的优秀电影观影活动。2023年以来,我市开展送红色电影进社区、进校园、进军营、进企业、进厂矿活动,实现红色电影放映覆盖全市社区、农村,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,凝聚起团结进取、奋发图强的强大精神力量。我市还在市区中小学开展“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”主题观影活动。利用优秀影片开展中小学生影视教育,加强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,弘扬主旋律、传递正能量,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。
我市组建10支特色宣讲小纵队,以“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”为主题,开展宣讲活动。大力宣传弘扬好人精神,组织全国道德模范、中国好人、河南好人、开封好人开展好人巡讲巡演巡展“三巡”活动。充分发挥“文艺润心”的作用,利用“文艺+宣讲”的形式,依托红色文艺轻骑兵——焦裕禄精神宣讲小分队,开展多种多样的文艺宣讲活动。我市围绕重大历史事件、重要时间节点,有计划地组织广大党员干部、青少年学生开展“红色耀中原”主题活动,厚植爱国情怀,传承红色基因。我市组织创作大型红色题材豫剧《党的女儿》,并推上舞台。该剧取材于群众耳熟能详的红色经典故事,用真实亲切的语言艺术与表演艺术释放出信仰与精神的力量,实现了红色题材的当代性转换。该剧主人公李玉梅陷入白匪与叛徒勾结的凶险之中,在夫妻恩爱、母女情深、信仰坚定的温暖环境中,在原剧对党忠诚的政治归属感基础上,加重人物的家庭归属感。通过还原李玉梅作为妻子与母亲的多重角色来追求艺术真实,凸显其坚定信仰与斗争精神。该剧入选2019年“中原文艺精品创作重点项目工程”。
拳拳赤子心,浓浓爱国情。采访中,许多市民表示,爱国始终是中华民族亘古不变、永不褪色的精神主题,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基因。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点亮心中的“精神灯塔”。爱国,不能只挂在嘴边,应通过阅读书籍、参观纪念馆、了解革命先烈事迹、观看红色电影等实际行动,来了解国家历史,学习革命英雄的崇高精神,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,不断增强国家意识、增进爱国情感、提高爱国素养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。
立足本职岗位,做好本职工作也是爱国的表达方式。在希望的田野上,满目秋色尽丰收,农民群众尽开颜;在项目建设现场,塔吊林立、机器轰鸣,建设者挂图作战跑出项目建设的“加速度”……一帧帧拼搏的画面、一滴滴艰辛的汗水,正化成奋进中国的昂扬乐章,在新时代的每个领域、各条战线,爱国奋斗的主旋律始终激荡在每个人心中。“路虽远,行则将至;事虽难,做则必成。”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,我们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、攻坚克难的奋斗者,主动投身到基层一线,艰苦奋斗、攻坚克难,用实际行动在新时代赶考路上书写出彩人生,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力量。
以上图片均为全媒体记者李浩摄